最近,有位网友在跳舞做热身活动时不幸遭遇跟腱断裂,评论区内竟然有人质疑是否使用了左氧氟沙星,经过核实,该网友确实服用了这种药物,没想到这种常见的药物竟然引发了如此严重的后果,让人既感到意外又心生忧虑。
药物广泛使用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广谱抗生素,其应用范围在临床上相当广泛。它能用来对付呼吸道、泌尿道、肠道菌群感染,以及肌肉、软组织、关节的感染问题。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的主任王北岳指出,无论是口服还是注射形式,都非常普遍。从社区诊所到大型三甲医院,都能见到它的存在。
用药风险存在
左氧氟沙星虽为常用药物,却存在引发跟腱断裂的副作用风险。这种药物属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临床已证实其可能导致肌腱炎或肌腱断裂,尤其是在跟腱部位。整体发生率在0.1%-0.4%之间。正如开头提到的网友不幸遭遇的那样,这让人深感药品安全不容忽视。
发生机制分析
这种风险副作用的产生原因可能不止一种。药物或许会干扰胶原的代谢过程,进而影响肌腱的稳定结构。此外,它还可能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使肌腱处于一个不利的生长环境。更有可能的是,药物会直接对肌腱细胞造成伤害,干扰它们的正常运作。然而,要准确了解其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工作,以便更有效地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
高风险人群
王北岳提到,存在四类风险较高的人群。首先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的身体素质有所下降,肌腱修复能力也不如以往。其次,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人,这类药物会削弱肌腱的强度。再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药物代谢较慢,体内药物积累可能导致问题。还有那些有肌腱病史或运动量过大的群体,比如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他们的肌腱本身就较为脆弱。对于这些人群来说,用药时必须格外谨慎。
症状表现
用药初期,肌腱区域可能出现疼痛、肿胀和僵硬等不适。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变得更加剧烈,尤其在活动时更为明显,并可能伴随发热和硬结的形成。在严重情况下,肌腱可能会突然断裂,伴有异常声响和运动功能障碍。这种情况多数见于跟腱,但其他部位也可能受到影响。因此,一旦用药后感觉不适,应及时关注是否为药物副作用所致。
应对措施
出现相关症状后,应立即停止使用左氧氟沙星,并向医生说明情况。医生会通过超声或MRI检查来评估损伤的严重程度。若是轻度损伤,患者可以采取制动休息的方式;若损伤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在日常生活中,不建议患者自行用药,用药前应评估风险,并向医生说明自己的健康状况。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受伤后24小时内应尽快就医,以尽量减轻伤害。
阅读完这篇文章,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或周围的人是否可能属于高危险群体。若有人曾使用过左氧氟沙星,那么对身体的任何异常变化都应保持高度警惕。希望大家能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以便让更多的人掌握药品安全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