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如何舒舒服服度过高温多雨的夏天?

常言有云,“小暑大暑,酷热难耐”,进入小暑时节,气温不断上升,雨水增多,空气湿度也随之增大,日子确实十分难熬。不过,大家无需过分忧虑,稍后,我会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小暑养生小窍门。

饮食清淡祛湿

气温高,人体常会流汗,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补充水分。最理想的选择是饮用白开水,淡茶和绿豆汤也是很好的选择。切记不要等到感到口渴时才喝水,细水长流地慢慢喝更能有效解渴。同时,应尽量避免过量饮用冰镇或甜味饮料,以免对脾胃造成伤害,引发体内湿气。在此,我想向大家介绍一种乌梅甘草茶。制作方法很简单,只需取2至3颗乌梅和2至3片生甘草。将它们放入沸水中冲泡。静置10至15分钟后,这杯茶就可以饮用了。这种茶具有解暑生津、开胃助消化的功效。

小暑时节,空气中湿度较高,湿气尤为明显。所以,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食材,比如冬瓜、丝瓜、黄瓜等。另外,绿豆、赤小豆等食材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时,适量吃一些苦味食物,比如苦瓜、苦菊等,不仅能清热消暑,还能增进食欲。

合理补充蛋白

热浪来袭,这样做舒服过夏天__热浪来袭,这样做舒服过夏天

气温高,多数人的胃口都不太好,但补充蛋白质却十分关键。建议选择鱼肉、鸭肉和瘦猪肉,还有豆腐、豆浆等豆制品,这些食品里的蛋白质既好消化又容易吸收。此外,制作绿豆莲子粥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首先,需要将绿豆和莲子肉浸泡1到2个小时。接着,将清洗干净的食材放入锅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先用大火将水煮沸,再转小火慢慢炖煮。直到绿豆裂开,莲子肉变得软糯。最后,加入少许冰糖,这样可以使粥的味道更加美味。

炎炎夏日,水果成为了众人喜爱的消暑良选,然而在挑选水果时还需格外小心。西瓜、桃子等水果适合在酷暑时节食用,而荔枝、芒果等性质偏热的果实则需适量食用。此外,冰镇水果的摄入也应适当减少。

注意饮食卫生

小暑期间,气温逐渐升高,空气中的湿度也随之增大,这使得食物更容易变质。为此,我们必须保证食物的新鲜度,并且要将生食和熟食分开处理。另外,对于剩下的饭菜,必须进行充分的加热,以避免因食物不洁而引发疾病。

外出防晒防暑

热浪来袭,这样做舒服过夏天_热浪来袭,这样做舒服过夏天_

小暑时节,白天的气温在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间较为炎热,不宜长时间在户外活动。若因故需外出,一定要采取防晒措施。记得要戴上遮阳帽,戴上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并且要确保随身携带足够的水分。

空调风扇使用

空调的设定温度最好在26到28摄氏度之间,要避免空调风直接吹拂头部、颈部、腰部以及膝关节等敏感部位。在使用空调的同时,还需确保室内空气新鲜,每天至少开窗换气2到3次。风扇在运转时,也应避免对着人体进行强烈的吹拂。

保证睡眠休息

小暑期间,白天的时间比较长,而夜晚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我们每天需要保证7到8小时的充足休息,争取在晚上11点之前能够入睡。如果中午能休息20到30分钟,那就更加完美了,这样既可以恢复精力,还能避开一天中最为炎热的时段。

衣物与洗澡

_热浪来袭,这样做舒服过夏天_热浪来袭,这样做舒服过夏天

挑选棉麻材质的服装,既能够吸汗又具备良好的透气性,穿着起来感觉宽松而舒适,建议选择浅色调。在日常生活中,应多洗澡来维持皮肤清洁,不过水温不宜过低,温水最为合适。沐浴完毕后,应及时擦干身体,以免湿气侵袭。

情绪放松

小暑期间,气温攀升,常让人感到心绪不宁。此时,保持心情宁静尤为重要,应学会“心静则凉”。不妨听听轻柔的音乐,翻翻轻松的读物,和朋友闲谈,亦或尝试深呼吸、静坐冥想,这些方式均有助于情绪的平复。按摩内关穴也能有效缓解烦躁。减少接触那些让人紧张、焦虑的新闻和影视剧,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使情绪保持平和。

小暑将至,大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养生小窍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别忘了点个赞,并把它转发出去!

地址: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十头镇卫生院(三十头镇怀远路)合肥市瑶海区006县道三十头社区
儿童保健:0551-66336032 妇女保健:0551-66336075 预防接种:0551-66372120 办公室:0551-66336031 护理部:0551-66336020

关于站点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十头镇卫生院(以下简称“三十头镇卫生院”)是合肥市新站高新区下辖的一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承担辖区内居民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及健康管理工作。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十头镇卫生院系原长丰县三十头镇卫生院区划调整而来的,始建于1952年。 现居怀远路,是合肥市城镇职工、居民、离退休老干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 中心机构设置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基本设备齐全、管理运行高效,为满足辖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而不懈努力。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