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即将来临,随之而来的将是炎热的伏天,气温之高让人心生避暑之念。在这炎热的夏季,中医学中蕴藏着许多实用的降温方法。今天,让我们跟随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的钟燕珠中药师,一起研究一种古老的中医方剂——“六一散”,它具有显著的清热利湿功效。
古方溯源
《宣明论方》一书中收录了名为“六一散”的方剂,此方剂由金元时期知名医学家刘完素所创。它以滑石和甘草这两种常用的中药材为基础,按照六比一的配比比例进行混合,并经过研磨处理,制成细腻的粉末。方名“六一散”寓意深刻,不仅揭示了药材的配比比例,而且与《周易》中河图的哲学思想“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相契合。自诞生之日起,它便被视为治疗暑湿病症的常用方剂。刘完素所处的金元时期,医疗条件十分有限,然而他凭借卓越的智慧,成功研制出了一种药品,协助古人顺利度过了炎热的夏季。
君药风采
滑石是“六一散”中的核心成分。其味道甘美,口感轻柔,性质偏向寒冷,质地较为沉重,表面既光滑又粘稠。因其性质偏寒,滑石能够起到清热的作用;因其味道清淡,有助于水分的渗透;因其质地沉重,有助于向下输送;因其表面光滑,有助于畅通通道。因此,滑石在清除暑热、疏通水道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帮助将暑湿之邪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在古代,滑石被当作治疗暑热病的有效药物。现在,它依然是众多清热解暑药物中的核心成分,对于抵抗暑湿有着显著的疗效。
甘草辅佐
在“六一散”的配方里,甘草应当是生的,它的味道是甜的,性质平和,带有轻微的凉意。甘草具有清热和降火的功效,同时还能起到补气和调和脾胃的作用。若与滑石一起使用,甘草还能防止滑石的寒凉特性对胃部造成不良影响。从古至今,医生们都已经明白了这两种药材搭配使用的诸多益处。甘草在“六一散”配方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确保了药物能够有效清热除湿,还保护了服用者的胃部不受伤害,让患者能够安心用药。
功效体现
“六一散”能够清热去湿,对于由暑湿引起的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夏天,很多人会感觉身体燥热、口干,排尿不顺畅,甚至可能伴有腹泻等不适。这时,“六一散”就能施展其功效,有效减轻这些不适。现在,人们常常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和炎热的室外环境之间来回变动,这导致暑湿症状出现的概率显著上升,而“六一散”则能有效帮助调节身体。
内服之道
“六一散”在服用时可以用水进行适量的冲泡,不过在实际的医疗操作中,更普遍的做法是将它与其他草药一起进行煎煮。在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六一散”的形态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青黛变为碧玉般的粉末,能清热除湿、凉肝解毒,适合那些同时患有暑湿证和肝胆郁热,并出现口渴和口苦等症状的人;薄荷磨成粉末,制成鸡苏散,具有清热除湿、疏散风邪、散热的效果,适合暑湿证患者,尤其是那些伴有轻微怕冷症状的人;朱砂磨成粉末,制成益元散,能清热除湿、镇定心神,适合暑湿证患者,特别是那些口渴多汗、心悸失眠的人。
外用之妙
“六一散”具有外用吸收湿气、促进疮口愈合、缓解瘙痒的功效,被称作后世痱子粉的始祖。过去,人们常用来治疗湿疹和热痱。然而,现在考虑到它可能对儿童的呼吸系统和皮肤毛孔产生不良影响,并且有更安全、更方便的产品出现,痱子粉的使用频率已经有所减少。尽管如此,“六一散”在历史上扮演了关键角色,不容忽视;在酷热的夏日,它为众多人解决了皮肤上的困扰。
“六一散”应用范围很广,不过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中医师和中药师的指导。你有没有在炎炎夏日里,试过类似的中药配方?请点赞并分享,让我们一起探讨更多消暑的妙招!